建设创客空间、澳门完美国际app最新下载彩票云平台、STEAM课程以及课程产品相当于为学校打造了开展澳门完美国际app最新下载彩票的“十八般兵器”。
课后服务又叫课后3点半,可以看到它的内容丰富多样,我们常说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科普活动等几乎都在这个时段。同样,八爪鱼STEAM课程也适用于这种模式。
智慧澳门完美国际app最新下载彩票的建设对很多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可以进行三步走计划包括:建立试点、稳步推进、全面完善。
澳门完美国际app最新下载老虎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出“智慧创客教室”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中小学校澳门完美国际app最新下载彩票及澳门完美国际app实施落地。
”深海探索”海芽机器人挑战赛,是澳门完美国际app最新下载老虎机创办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
李克东
澳门完美国际app最新下载老虎机研究院首席专家、名誉院长。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
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专家;
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
1993年,荣获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
1989年、1996年、1997年先后三次获获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
2005年,荣获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颁发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终生成就奖》
钟柏昌
教育技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
曾荣获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2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第五届全国优秀教育硕士导师(2016)、江苏省第十四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017)、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等荣誉。
曾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咨询报告(排名第1)、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4)等奖励。
兼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创办者之一;兼任《Computers & Education》《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中国教育报》《电化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多家权威刊物的评审专家,GCCCE、GCCIL、CTE、AEL等多个国际会议的PC Member。
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程序设计教育,澳门完美国际app最新下载彩票,STEM教育。
张国龙
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和中国当代散文研究。出版有论著《成长小说概论》《“青春文学”与青少年亚文化研究》《审美视阈中的成长书写》,随笔集《荒草与阳光》《背包为家》《麻雀为邻》《一个落雪的午后》等,长篇小说《梧桐街上的梅子》《许愿树巷的叶子》《拐弯的十字街》《银杏路上的白果》《老林深处的铁桥》《红丘陵上的李花》《离开是为了回来》《水边的夏天》《风中的少年》《头长反毛的小丫》《无法抵达的渡口》等20余部。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春文学”与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等,已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有散文集《真情》等数十部。曾获中国图书奖、冰心图书奖、新闻出版总署百种优秀图书奖、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等。
徐琳瑜
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Environment (PACE)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环境规划评价与管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第3获奖人),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第4获奖人);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第4获奖人)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主持或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国家精品教材2部,专著5部,参与编写英文专著2部。在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Energy Policy、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科学学报和生态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软件著作权6项。
林文昌
澳门完美国际app最新下载老虎机研究院执行院长。
曾先后任职或工作于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部高教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等。
郑云翔
中山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统分析师(高级资格),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个性化学习、e-learning、教育软件工程等。
张新华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多媒体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应用、企业E-learning培训;
访学经历:2013.4-2014.4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OSIE),从事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WISE)的研究与实践;2015年8月至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从事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专著:《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作品:《汉字设计方法》获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特等奖
主持项目:1.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WISE科学探究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立项号156232586)”2.广东省高等教育改革课题,“多媒体软件开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师杰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
《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量子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前沿专题》
研究方向: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超冷原子气:玻色凝聚中的拓扑激发、莫特物理。
付建宁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评为国家重大科学装置LAMOST望远镜杰出学者
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天体物理学专业,理学硕士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天体物理学专业,理学博士
1990-1998: 南昌大学物理系,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8-2002: 法国图卢兹天文台天体物理实验室,博士后,合作导师:Gérard Vauclair研究员
2002-2005: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天体物理研究所,助理科学家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
研究方向:恒星物理学:恒星脉动与星震学研究
彭华茂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中国心理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认知老化;认知训练;情绪与动机;决策;决策偏差
王昌山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公共管理硕士。现任职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中心,负责基于监测的质量提升的实施工作。
2000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负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课程班的管理工作,涉及多个地区,学员规模两千余人。参与“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等科技部、教育部及地方各类科研和服务项目数十项,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十九专题组的专题活动等。对测评组织、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以及区域评价体系建设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主要参与基于监测与诊断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为地方教育质量提升探索新的模式与路径。
秦晓虹
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EDP)执行副主任,北京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国际研修-steam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项目化学习、学校课程建设、校长领导力、教师效能提升、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变革等。曾参与国家攀登计划(95-专-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于脑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学生英语教育促进研究》重大项目,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攀登英语项目组实施专家团队总负责人,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全国20多个省市、1000余所学校开展“大学、政府与基金会”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
刘洪沛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赵晖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理学博士,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数学学习研究中心的核心研究成员。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研究分会理事。目前主要研究内容为有效数学学习的脑网络组织与构建和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及其生物识别标记。
温红博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承担和参与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联合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等二十多个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201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京师英才”奖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心理学应用研究方法》等多部论著和教材。2010年获得了教育部第一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研究方向:从事心理与教育测量、语言测试、学习心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黄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教育、科学教育(地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高等教育、东南亚教育等。曾访学于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已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部国别与区域指定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等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已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日语论文60余篇,编写各类教材、专著、译著30余部,普及读物200 余万字。是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国际教育委员会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地理教育。
詹泽慧
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广东省高等学校“青年珠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装备产学研基地负责人,多个国内外权威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编参编教材五部,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香江学者奖、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张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教育传播,视觉传播。
杜炫杰
高级实验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资源部主任,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协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高校信息化课程开发及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工作,主持广东省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工作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作,先后于2010年和2014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承担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及新师范智慧教学空间整体设计与建设工作,新教学空间建设受到师生及省内外同行好评。
柯清超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目前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